焦點
-
ASUS Vivobook Pro 16X OLED N7601ZW實測開箱,精緻工藝創作者筆電炫麗登場!
現在要買創作者筆記型電腦的話,若要選擇顏色要真實,最好是OLED面板,要用上強力CPU,還要有獨立顯示卡,SSD速度要夠快,還要有創作者的操控設計,那麼華碩的Vivobook Pro系列,是創作者不錯的選擇。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,是由華碩最新推出,16吋機種創作者筆電,以Intel第12代系列Core i7-12700H處理器為運算核心,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獨立顯卡與NVIDIA Studio驅動程式,採用DDR5-4800 16GBx2=32GB記憶體,PCIe 4.0 x4 1TB固態硬碟與WI-Fi 6E規格802.11AX無線網路,以及擁有了創作者設計,包括16吋4K OLED螢幕,擁有ASUS DialPad的大尺寸觸控板,兼顧全金屬機身設計、超大90Wh電池容量、軍規等級MIL-STD-810H標準,創作者風格華碩Vivobook Pro 16X OLED N7601ZW的16吋創作者筆電。 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創作者的行列,專屬於創作者的電腦需求也因應而生。創作者的應用種類非常多,像是影像編輯、繪圖設計、3D渲染和遊戲專業的需求。在網路串流影音、直播時代來臨之後,Youtuber時代正式來臨,帶來更多的創作者應用,包括要拍攝高品質的影片,再進行影片剪輯,加入特效、配樂與字幕,還需要影音轉檔。這些應用,不但需要強大的CPU性能,也要搭配強大的獨立顯示卡,最好還要有創作者設計的顯示驅動程式。螢幕也不能馬虎,除了要具備色彩真實呈現,還要經過色彩校準。不同的創作應用,甚至還需要不一樣的配備。正因為創作者市場龐大,也讓筆記型電腦業者開始投入創作者筆電的開發。 華碩這次推出Vivobook Pro 16X OLED N7601ZW,就是針對創作者所特別開發,訴求的是有膽創異,按照原廠的說法,就是要讓讓毫不妥協的Vivobook Pro 16X OLED釋放創作者的創造力!目前這台Vivobook Pro 16X OLED系列創作者筆電的話,台灣販售主推的是16吋的16X版本N7601ZW與N7601ZM兩種款式,主要的差異在於獨立顯示卡的不同,N7601ZW搭配的是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,N7601ZM搭載的是NVIDIA GeForce RTX 3060。這次送測拿到的是N7601ZW款式,產品完整型號為N7601ZQ-0038K12700H。 這台創作者筆電,跟一般筆電不同的是,除了用上高階的硬體之外,他用上了頂級的16吋4K OLED螢幕,除了可以達到100% DCI-P3色域顏色顯示,而且通過PANTONE驗證,解析度還達到了3840x2400,足以滿足創作者的高解析度畫面需求。 在鍵盤上也搭載了ASUS ErgoSense鍵盤,可以提供更好的打字體驗,還有ASUS DialPad的大尺寸觸控板,這可以使用虛擬繪圖旋鈕,方便操控Adobe系列繪圖軟體,包括After Effect、Photoshop、Premier Pro、Lightroom、Illustrator。 跟一般筆電不一樣的是,他採用了全尺寸鍵盤,鍵距為19.05mm,與桌上型電腦鍵盤相同,而且用的是0.2mm碟形鍵帽,手感相當好,鍵程也是1.4mm長按鍵行程,讓打字可以不需要過度使力,而且還有強化數字鍵盤配置,可以快速處理輸入資料。 除了在家裡與工作工作之外,針對創作者時常要帶筆記型電腦出門,會擔心筆電外殼是否堅穩,構造是否紮實,關於這個問題,華碩也完整考慮周全,採用了全金屬設計,就連背蓋也是全金屬結構,而且通過了軍規等級MIL-STD-810H標準,可以安心的帶著這台創作者筆電發揮創意。 當帶著筆電出門,會需要串接個種裝置,這時候介面的擴充就很重要,包括提供了1個USB 3.2 Gen 1 Type-A、1個USB 3.2 Gen 2 Type-A與1個USB 3.2 Gen 2 Type-C、1個Thunderbolt 4 USB-C連接埠,當然也有3.5mm音訊插孔,還配備了最新型microSD Express 7.1讀卡機,支援最高985MB/s傳輸速率,可以對應最快的記憶卡。 最重要的,這台筆電採用了90Wh容量鋰離子電池,除了內建的,可以支援快速充電,能在30分鐘之內充滿50%的電量,讓用戶可以把這台創作者筆電當做行動創作者中心。 Vivobook Pro 16X OLED N7601ZW為本身是16吋螢幕,解析度為4K,解析度為3840x2400,使用的處理器為現在高階的Intel第12代系列Core i7-12700H處理器處理器,擁有Intel Iris Xe內顯,提供PCIe 4.0匯流排,支援外接顯示卡與固態硬碟,標準配備的記憶體為內建DDR5-4800 16GB記憶體,並安裝1條DDR5-4800 16GB共32GB容量,配備PCIe 4.0 x4 1TB固態硬碟。 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獨立顯卡,內建8GB顯示記憶體。網路卡則是內建WI-Fi 6E規格802.11AX無線網路,有線網路則支援2.5GbE,可以連接對應10/1000/1000/2500Mbps網速,外接擴充介面的話,則有1個USB 3.2 Gen 1 Type-A、1個USB 3.2 Gen 2 Type-A與1個USB 3.2 Gen 2 Type-C、1個Thunderbolt 4 USB-C連接埠,以及1組microSD Express 7.1讀卡機連接埠。 作業系統搭載的是Windows 11 Home Edition,預設版本為22H2,版本為22621.521。系統內建華碩ProArt Hub軟體,可以完整針對這台創作者筆電操控,風扇模式可以調整安靜、標準、高效能與全速,能針對不同的操作環境調整,還可以進行色彩校正,並且能針對不同的軟體,設定需要增加效能的模式,做智慧工作調整,還可以使用控制設定來調整轉輪,包括可以用ASUS Dail或Microsoft轉輪控制。 這台筆電的尺寸為35.54 x 24.85 x 1.99 ~ 2.19 cm (13.99" x 9.78" x 0.78" ~ 0.86"),厚度為1.99~2.19CM,重量為2.30KG。以16吋內建獨立顯示卡創作者筆電來說,重量與厚度算是輕薄。 配件的話,除了附贈華碩背包,還有贈送一隻有線光學滑鼠。 現在要購買ASUS Vivobook Pro 16X OLED N7601創作者筆電的話,台灣販售主推的是16吋的16X版本N7601ZW與N7601ZM兩種款式,主要的差異在於獨立顯示卡的不同,N7601ZW搭配的是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,N7601ZM搭載的是NVIDIA GeForce RTX 3060。 價格上的話,N7601ZW報價79,900元,N7601ZM報價69,900元。 若需要顯示卡強一點的話,就選擇N7601ZW,若想要買便宜的話,就挑選N7601ZM 若預算沒那麼高,而且不需要4K螢幕的話,台灣還有販售14吋的14X版本N7401ZE,主要的差異在於螢幕改成14吋,解析度降為2.8K,解析度為2880x1800,少了數字鍵盤,獨立顯示卡也降規了,搭配的是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。 價格上的話,N7401ZE報價54,900元。 這次,我們實測開箱了華碩推出的Vivobook Pro 16X OLED系列,N7601ZW的16吋創作者筆電之後,看到了一款臻於完美的創作者筆電,不僅是用上了高階硬體規格,表現出強大的效能,還在軟體上針對創作者的需求強大,各方面都可以看到華碩的用心。 整體來說,這是一款精緻工藝創作者筆電。 廠商名稱:ASUS -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800-093-456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桌機/筆電/迷你電腦/電競筆電桌上型電腦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VGA/顯示卡/電競顯示卡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科技新聞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測試中心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網咖專欄】:
-
英特爾全面大漲價!Intel第13代Core處理器台灣價格出爐!i5-13600K漲價1590元,i7-13700K漲價2490元,i9-13900K漲價3990元!
萬眾矚目,Intel第13代處理器即將在2022/10/20(四)正式開賣!現在,台灣價格也出爐了! 很厲害的是,這次效能又提昇了!但很不幸的,這次真的漲價了!Intel拉高了所有處理器的售價,最高漲幅的Core i9-13900K,漲價幅度比起前一代同等級還高了台幣3,990元。 隨著AMD不斷的進逼,不斷改善微處理器架構,再加上台積電先進製程的助益,不但讓新推出的處理器越來越強,銷售不斷創新高,就連Ryzen、EPYC系列處理器的市佔率節節上升!處理器霸主Intel當然也不是吃素的,也展開了全面還擊,只要AMD改朝換代,推出新產品,Intel就會還以顏色。 Intel與AMD的大戰之下,最近的電腦改朝換代的速度加快,不但處理器的效能越來越強,就連主機板的功能、性能也越來越強大。 隨之而來的,天使的臉龐,魔鬼的身材,就出現了妖獸的價格。每一次的改朝換代,價格都越來越貴,挑戰玩家接受價格的上限。 這次首波開賣的,則是Core i5-13600K/KF,Core i7-13700K/KF與Core i9-13900K/KF處理器。 價格也出爐了! Intel i5-13600KF【14核/20緒】3.5G(↑5.1G)/24M/無內顯/無風扇/125W, $10,490 Intel i5-13600K【14核/20緒】3.5G(↑5.1G)/24M/UHD770/無風扇/125W,$11,290 Intel i7-13700KF【16核/24緒】3.4G(↑5.4G)/30M/無內顯/無風扇/125W, $14,790 Intel i7-13700K【16核/24緒】3.4G(↑5.4G)/30M/UHD770/無風扇/125W, $15,690 Intel i9-13900KF【24核/32緒】3.0G(↑5.8G)/36M/無內顯/無風扇/125W, $21,690 Intel i9-13900K【24核/32緒】3.0G(↑5.8G)/36M/UHD770/無風扇/125W, $22,690 *備註:原價屋報價,2022/10/17 很不幸的!玩家荷包又要失血了! 這次,Intel第13代Core處理器漲價了!而且漲價的幅度還不少!i5-13600K漲價1,590元,i7-13700K漲價2,490元,i9-13900K漲價3,990元! Intel i5-12600KF【10核/16緒】3.7GHz(↑4.9G)/20M/無內顯/125W (不含風扇) $9,150 Intel i5-12600K【10核/16緒】3.7GHz(↑4.9G)/20M/UHD770/125W (不含風扇) $9,700 Intel i7-12700KF【12核/20緒】3.6GHz(↑5.0G)/25M/無內顯/125W (不含風扇) $12,700 Intel i7-12700K【12核/20緒】3.6GHz(↑5.0G)/25M/UHD770/125W (不含風扇) $13,200 Intel i9-12900KF【16核/24緒】3.2GHz(↑5.2G)/30M/無內顯/125W (不含風扇) $18,100 Intel i9-12900K【16核/24緒】3.2GHz(↑5.2G)/30M/UHD770/125W (不含風扇) $18,700 *備註:原價屋報價,2021/11/04 這次的漲幅還真的很高,價差還真的是非常大!越高等級的處理器,價差越高!漲價幅度最低的是i5-13600KF漲價1,340元,漲價幅度最高的是i9-13900K漲價3,990元! i5-13600KF漲價幅度:10,490 - 9,150=1,340 i5-13600K漲價幅度:11,290 - 9,700 = 1,590 i7-13700KF漲價幅度:14,790 - 12,700 = 2,090 i7-13700K漲價幅度:15,690 - 13,200 = 2,490 i9-13900KF漲價幅度:21,690 - 18,100 = 3,590 i9-13900K漲價幅度:22,690 - 187,00 = 3,990 *備註:依照原價屋的價格為準 玩家有注意到嗎?其實Intel早就悄悄開始漲價了! Intel第12代處理器開始,其實是用電力換取效能!消耗更大的供電,帶來讓CPU明顯的效能提昇!Intel第13代處理器更是玩上癮,又更進一步把電源功耗向上推升! 以往過去的處理器,會講求能效,把處理器的功耗控制在65W/95W。但到了12代之後,電源有所謂的Base Power,控制在125W,還有一個Turbo Power,12代已經來到150W/190W/241W(Core i5-12600K/Core i7-12700K/Core i9-12900K),13代則是來到了181W/253W/253W(Core i5-13600K/Core i7-13700K/Core i9-13900K)。 超過150W TDP是什麼概念?意思是一般空冷散熱器已經無法解熱!要頂級的空冷散熱器,才有辦法解超過200W的熱量!市售最強的空冷散熱器,也只能解到300W的熱量! 也因此,Intel變相漲價,要玩家自己掏錢買水冷散熱器!才有辦法應付Intel第12、13代Core處理器的發熱量! 隨著Intel第13代Core處理器的上市,玩家們又可以享受到更快的性能!不過,價格也越來越貴了!尤其是2022年的今天,物價膨脹爆表,所有萬物齊漲!只有薪水不漲,跟不上市場的變化! 現在,也輪到了處理器漲價!Intel開槍了!接下來,就連主機板也會漲價。 可以確定的是,物價膨脹,玩家荷包又要失血了!
-
NVIDIA取消12GB版本GeForce RTX 4080顯示卡推出,16GB版本將如期2022/11/16上市!
史上頭一遭!NVIDIA原定2022/11月份推出GeForce RTX 4080顯示卡12GB、16GB兩種版本。結果,竟然出意外了! 這回,NVIDIA竟然取消12GB版本GeForce RTX 4080顯示卡推出! 根據八卦消息,地下馬路新聞指出,網友推測,由於12GB、16GB版本GeForce RTX 4080顯示卡,除了顯示記憶體容量的差別,NVIDIA CUDA核心數量與顯示記憶體匯流排排寬也不同。已經流出測試結果,12GB、16GB版本,兩者的性能差異極大,網友甚至推估,12GB版本GeForce RTX 4080,原本應該要命名為GeForce RTX 4070。 也有網友推測,是因為30系列的GeForce RTX 3080/3080 Ti/3090/3090 Ti庫存過多,加上有許多二手礦卡,導致目前要推12GB版本GeForce RTX 4080恐怕不容易。另外,也有網友推測,是因為美中大戰加劇,NVIDIA必須把產能放到H100的量產上面,導致必須減少GeForce RTX 4080顯示晶片的供應,做必要的產能調控。不過,不管如何,這些都是網友的推測。 12GB與16GB版本GeForce RTX 4080顯示卡,16GB版本在超頻之後,效能要比起原本的12GB版本,效能最高可以差到30%。以30%差異的話,效能真的差很大。 不過,兩者的價格也差很多!12GB版本的定價,官方報價美金899元起(台灣報價台幣31,990元起),16GB版本的定價,官方報價美1,199金元起(台灣報價台幣42,990元起),兩者價位也相差非常大,定價的差價超過美金300元(台幣11,000元)。 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 值得注意的!在24GB版本GeForce RTX 4090推出之後,雖然效能上獲得相當大的好評,不過由於已經沒有挖礦的龐大市場需求,因此旗艦顯示卡並沒有出現被搶購一空的狀況!現在,也確定了,NVIDIA取消12GB版本GeForce RTX 4080顯示卡推出,16GB版本將如期2022/11/16上市! 不管如何,玩家的錢包準備好了嗎? →更多的【VGA/顯示卡/電競顯示卡】:
-
網咖再升級!華碩ROG聯盟網咖領軍升級GeForce RTX 4090,搶先體驗頂級電競顯示卡遊戲對戰超速快感一點都不難!
號外!網咖也升級了!華碩ROG電競聯盟網咖領軍升級GeForce RTX 4090顯示卡。 華碩今推出ROG Strix與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90顯示卡,除了內建自家通風強化框架、加大軸向式風扇、大型散熱器與均溫熱導版等匠心設計,並搭載眾所期待的NVIDIA® GeForce RTX 4000系列GPU,採用全新NVIDIA Ada Lovelace架構及第三代RTX技術,將為遊戲玩家、創作者帶來傑出性能、更高的神經渲染效率與領先業界的嶄新功能,實現身歷其境的遊戲體驗、尖端人工智慧,以及最快速的內容創作工作流程。即日起至11月底前購買,官網登錄 再送「ROG Herculx顯示卡支撐架 (價值NT$ 1,290)」,數量有限,送完為止! 同時,也有四家華碩ROG聯盟網咖領軍升級GeForce RTX 4090顯示卡,分別是「無限電子競技館-中華店」、「台中快樂Esport網路電競館」、「彰化電競高手」、「北半球電競館-鳳山旗艦店」。 ROG電競聯盟旗下4間網咖盟友,已採用華碩GeForce RTX 4090顯示卡,包括:「無限電子競技館-中華店」、「台中快樂Esport網路電競館」、「彰化電競高手」、「北半球電競館-鳳山旗艦店」,想要第一時間感受其剽悍效能的玩家,千萬不要錯過! 地址: 新北市新莊區中華路二段1號3樓 電話: 02-2996-0196 網址: 地址: 台中市西屯區河南路二段363-1號2F-1 電話:04-2452-1476 網址: 地址: 彰化縣員林市中山路一段676號 電話:04-833-2309 網址: 地址: 高雄市鳳山區青年路二段255號 電話:07-780-1018 網址: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的3.5 slot插槽設計由壓鑄金屬框架、護蓋和背板組合而成,其超剛性結構採用的框架具極嚴格公差,加上隨附支撐架,能防止PCB下垂或彎曲;背面設置的加大穿透式出風孔,則可讓充沛風流通過,搭配全新專利均溫熱導板,不僅增加30%散熱表面積,散熱導管下方另增設銑削凹槽,使其與熱導板緊密貼合,確保熱源以更高效傳遞至散熱導管、散熱片,因此就算在500瓦熱負載下,溫度亦比傳統熱導板低5°C。此外,華碩也同步升級軸向式風扇,共配備七個扇葉和完整阻隔環,可提供較前代風扇多出23.8%風量及19.3%風壓,冷卻與降噪效果絕佳。 效能部分,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內建由70安培功率級組成的12+4相電源供應,以及數位控制器,可精確偵測功率,改善功率轉換和平衡表現,減少雜訊、訊號干擾。如果想更得心應手駕馭此款猛獸級顯示卡,還可搭配優質電源,如:ROG Thor II 1200W白金牌,其隨附16-pin PCIe®電源線,無需任何轉接線即能輕鬆坐享卓越繪圖運算力。 除上述優勢,其他ROG Strix系列顯示卡著名的高階功能同樣一應俱全,包括:讓理線更俐落有致的可拆式魔鬼氈束帶、支援Aura Sync的ARGB燈光模組,以提供可編程燈效,還有兩個FanConnect II接頭,可透過全新ASUS GPU Tweak III軟體依照GPU溫度控制機殼風扇;對於不想深入鑽研或大幅調整顯示卡設定的玩家,則能藉由雙BIOS開關在最高效能、安靜模式間直覺切換,且在0dB技術加持下,無論選擇為何,皆可在低負載運作下保持靜謐。 沿襲ROG系列顯示卡,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亦採用華碩全自動製程,可降低傳統人工介入程度,確保產品擁有完美一致的高度穩定性,更經久耐用。ROG-STRIX-RTX4090-O24G-GAMING,建議售價:NT$ 62,990。 為使玩家無後顧之憂,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90兼具出色效能和堅實設計,其3.65 slot插槽比ROG同系列產品略厚,卡身則較短僅348 mm,以實現更廣泛的機殼相容性;壓鑄一體成型護蓋,能直接與鋁製背板契合,加強整體結構,搭配隨附支撐架還能避免PCB下垂,護蓋上更新的TUF標誌另具備支援Aura Sync的ARGB燈光模組,再加上方便理線的可拆式魔鬼氈束帶,PC組裝更俐落有型! 除了背板邊緣的大型出風口,能提供較前代產品高出20%風量,華碩也同樣重新設計其散熱系統,全新的均溫導熱板比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90接觸面積增加35%,可促進熱傳遞效果,搭配八條熱導管,極致散熱無懈可擊;且一如ROG Strix同系列產品,使用者亦能運用雙BIOS開關選擇效能與安靜模式,或以ASUS GPU Tweak III軟體快速進行顯示卡效能調校。 此外,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90還配備符合PCIe® 5.0標準的新型16-pin電源連接埠、額定2萬小時的電容器,以及高功率級10+4相電源供應,成就強大電力傳輸;而全自動製程,則不負TUF Gaming盛名,可提升產品可靠度及使用壽命,維持遊戲所需的穩固動能,呈獻精彩絕倫的娛樂饗宴。建議售價:TUF-RTX4090-O24G-GAMING NT$ 59,990 / TUF-RTX4090-24G-GAMING NT$ 56,990,購買並完成登錄,另享「五年延長保固 」。 →更多的【PCDIY! VGA/顯示卡/電競顯示卡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Monitor/顯示器/電競螢幕/投影機/電視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DRAM/記憶體/超頻記憶體模組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SSD/固態硬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CPU Cooler/空冷/水冷/AI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/風扇】:
-
Ryzen 7000改朝換代不用怕!Scythe鎌刀CPU散熱器已支援AMD新款AM5處理器 ,可直接用於LGA 1718腳位散熱與超頻!
日本專業空冷散熱器品牌Scythe鎌刀,官方確認旗下散熱器陣容全數相容於AMD即將推出的全新Zen4架構桌上系統中央處理器(CPU) Ryzen 7000系列,其將以AMD Socket AM5之名面市。AM5腳位為LGA1718,現階段市面上所有 Scythe 鎌刀 CPU 散熱器型號中支援AM4者,皆可直接使用產品隨附的AM4扣具安裝在新的AM5主機板上,無需任何額外的安裝扣具組件。AM5的安裝方式與AM4一樣,參考各產品安裝手冊或可在Scythe鎌刀官方網站產品頁面下載。 支援AM5的散熱器產品如下: • Fuma 2 系列 (風魔弍系列) SCFM-2000/SCFM-2100 • Mugen 5 系列 (無限伍系列) SCMG-5000/SCMG-5100/SCMG-5200/SCMG-5PCGH/SCMG-5200PCGH/SCMG-5102AR/SCMG-5202AR/SCMG-5100TUF/SCMG-5100T/SCMG-5100BKA/SCMG-5200BKA/SCMG-5100BE/SCMG-5200BE/SCMG-5100W/SCMG-5200W • Ninja 5 (忍者伍) SCNJ-5000/SCNJ-5100 • Big Shuriken 3 系列 (大手裏劍叁系列) SCBSK-3000/SCBSK-3100/SCBSK-3000R • Shuriken 系列 (手裏劍系列) SCSK-1100/SCSK-2000 • KOTETSU 2 系列 (虎徹弍系列) SCKTT-2000/SCKTT-2000TUF/SCKTT-2000T/SCKTT-2000W/SCKTT-2000BKA/SCKTT-2100/SCKTT-2100W/SCKTT-2100BKA • Choten TUF (超天 TUF) SCCT-1000TUF 支援Push pin的散熱器產品如下: • Katana 系列 (刀系列) SCKTN-3000A/SCKTN-4000/SCKTN-5000 • Kabuto3 (兜3) SCKBT-3000 • Byakko (白虎) SCBYK-1000
-
Taiwan AI Labs選用Synology儲存架構打造國際級AI創新應用,發掘資料價值!
為推動台灣AI資料治理工具與技術創新,並發展國際指標解決方案,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(Taiwan AI Labs)選配Synology多元產品建構AI-centered的聯邦式資料儲存基礎架構,解決AI開發流程中複雜且多樣化的儲存挑戰。 作為亞洲第一個開放人工智慧研究組織,AI Labs積極整合台灣人才、半導體產業鏈優勢、和累積的龐大綜合健康醫療資料,推動智慧醫療健康、智慧城市 (元宇宙)、人機介面等領域的人工智慧發展,研發成果豐碩,包括在COVID-19期間與政府密切合作科技防疫、智慧觀光元宇宙、AI音樂藝術生成及認知戰、新聞操作等研究,在國內皆有實績落地,在國際間更是興起熱烈討論,並屢獲權威期刊認證及刊登。 資料是AI的基礎,要能夠快速打造並交付各種AI專案和服務,堅實的儲存架構是必要條件。然而,AI開發流程中每個階段的儲存需求不同,從PB級的資料倉儲、訓練模型的密集I/O、到服務部署階段服務高可用性,側重點各有不同;此外,更得全程確保資料的安全性,資料管理挑戰不但多且複雜。 為此,AI Labs選擇Synology作為儲存設備合作夥伴,選配多種不同特性儲存產品線建構AI-centered的聯邦式資料儲存基礎架構,包括:以Synology儲存伺服器打造PB等級水平擴充的資料倉儲,儲存巨量的原始資料;導入Synology全快閃儲存,提供穩定I/O支持AI模型訓練的密集讀寫需求;在不同的Kubernetes生產環境中靈活選用iSCSI / NFS / Synology-CSI等儲存服務,並建立Synology 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架構杜絕儲存設備的單點故障。此外,除了儲存服務以外,AI Labs也選擇使用Synology的備份軟體,達成本機、異機、與異地完整資料保護計畫,確保備份3-2-1架構。 Taiwan AI Labs人工智慧高速運算團隊表示,「Synology儲存設備提供穩定的服務、極佳的性價比、且許多管理功能都已經整合在Web GUI,IT管理相當直覺,可以節省團隊不少管理成本,讓我們從容面對儲存需求的挑戰。不論地端設備、異地備份,Synology向來是我們的重要夥伴。」 Synology私有雲基礎架構團隊表示,「我們很高興能與走在世界前沿的AI開發組織合作,面對各種新興科技帶來日趨複雜的資料管理挑戰,Synology備齊了不同訴求的儲存產品線及資料管理的解決方案,就是為了協助客戶免於繁雜的資料管理重擔,專注於從資料中挖掘商業價值。」
-
DDR5-7950達陣!技嘉Z790 AORUS MASTER震撼登場,史上最強神鷹主機板記憶體狂飆DDR5-7800極限超頻衝上7950MHz!
號外!記憶體超頻速度飆新高!最新衝上了DDR5-7950,飆到了7950MHz! 什麼主機板這麼厲害?這就是技嘉最新推出的AORUS品牌Z790晶片組Z790 AORUS MASTER主機板,藉由優越的電路設計,最佳化記憶體迴路,讓超頻性能可以達到前所未有的DDR5-7950新境界。 沒有意外的!現在記憶體模組業界,最會超頻的王者已經換人坐了!現在最會推出超頻記憶體模組的,是十銓(Team Group)。沒有意外的記憶體顆粒,用的是Hynix A顆粒。 原本,記憶體模組業界,可以衝上超過DDR5-7000的產品,只有ADATA、G.SKILL、Team Group與Kingston有供貨,最高只有供貨到DDR5-7000/7200產品,用的全都是Hynix A顆粒。 現在,隨著超頻技術推陳出新,十銓(Team Group)推出T-FORCE DELTA RGB DDR5 7600記憶體模組,採用的Hynix A顆粒,Ranks為1Rx8,記憶體容量為單條16GB。2條記憶體模組的話,可以達成32GB記憶體容量。電壓加到了1.40V,以36-46-46-84時序運行。可以穩跑DDR5-7600。電壓加到了1.45V,以36-46-46-84時序運行。可以穩跑DDR5-7800。 產品名稱 速度 容量 顆粒 Ranks 電壓 時序 產品型號 T-FORCE DELTA RGB DDR5 7600記憶體模組 DDR5-7600 16GB Hynix A 1Rx8 1.40V 36-46-46-84@DDR5-7600 FF3D532G7600HC36DDC01 T-FORCE DELTA RGB DDR5 7600記憶體模組 DDR5-7600 16GB Hynix A 1Rx8 1.40V 36-46-46-84@DDR5-7600 FF4D532G7600HC36DDC01 T-FORCE DELTA RGB DDR5 7800記憶體模組 DDR5-7800 16GB Hynix A 1Rx8 1.45V 36-46-46-84@DDR5-7800 FF3D532G7800C38DDC01 T-FORCE DELTA RGB DDR5 7800記憶體模組 DDR5-7800 16GB Hynix A 1Rx8 1.45V 36-46-46-84@DDR5-7800 FF4D532G7800C38DDC01 目前,極限速度的話!技嘉Z790 AORUS MASTER主機板,搭配十銓(Team Group)的T-FORCE DELTA RGB DDR5 7600記憶體模組,透過極限超頻,速度可以飆上DDR5-7950,衝上7950MHz。 主機板超頻日益激烈,尤其是CPU超頻與記憶體超頻!這次技嘉技嘉Z790 AORUS MASTER主機板,搭配十銓(Team Group)推出T-FORCE DELTA RGB DDR5 7600記憶體模組,衝上了DDR5-7600與DDR5-7950,可以說又在超頻史上寫下了新的一頁。 這次,技嘉贏了華碩、微星、華擎,衝上DDR5-7950!接下來,一定又會引發激勵的爭鬥,讓我們看看究竟是技嘉比較強,還是華碩、微星、華擎比較厲害!我們一起看下去! →更多的【PCDIY! DRAM/記憶體/超頻記憶體模組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SSD/固態硬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HDD/機械硬碟/傳統硬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行動儲存/外接機械硬碟/外接固態硬碟/隨身碟/記憶卡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NAS/網路儲存裝置】:
-
ATX 3.0新一代電源供應器報到!海韻推出全新Seasonic VERTEX系列ATX 3.0電源,提供PCIe 5.0標準設計和全新12VHPWR介面線材!
Seasonic海韻推出全新VERTEX系列,為符合Intel ATX 3.0新標準和PCIe 5.0 規範的電源產品。VERTEX系列使用全新架構與設計,提供新一代PC更可靠穩定的解決方案。 自年初Intel發佈ATX 3.0新標準, 與稍早在NVIDIA發佈其最新RTX 4090顯示卡後,我們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。而在這個時代,顯示卡功耗不斷增加和全新12VHPWR介面線材使用之種種變革需求。電源供應器之性能相較過往更加重要。台灣市場預計11月中旬上市, 詳細情形請關注台灣海韻官網 Seasonic海韻全新VERTEX系列,提供1200 W / 1000 W / 850 W和750 W的電源,通過80 PLUS白金牌和金牌效率認證,且涵蓋所有Seasonic電源的最佳功能及特性: ●80 PLUS 白金 / 金牌認證 ●符合Intel ATX 3.0標準和PCIe 5.0 規範 ●全模組化設計,提供最佳化線材管理 ●配備12VHPWR線材,符合新的顯示卡介面需求 ●135mm動態液壓軸承 (FDB) 風扇,安靜運作 ●海韻混合溫控靜音技術,達到最佳化散熱效能 ●完整的OPP / OVP / UVP / SCP / OCP / OTP保護控制 ●10年保固 – 是我們對高品質的承諾 MSRP: PLATINUM EFFICIENCY VERTEX PX-1200: $ 259.99 / € 309.00 VERTEX PX-1000: $ 219.99 / € 259.00 VERTEX PX-850: $ 189.99 / € 229.00 VERTEX PX-750: $ 169.99 / € 199.00 MSRP: GOLD EFFICIENCY VERTEX GX-1200: $ 229.99 / € 269.00 VERTEX GX-1000: $ 199,99 / € 239,00 VERTEX GX-850: $ 169,99 / € 199.00 VERTEX GX-750: $ 149,99 / € 179.00 Availability: Mid-December 2022: North America / Europe / Asia
-
微星推出戰神系列MEG PROSPECT 700R電競機殼,全新智能控制系統與華麗外觀及強大擴充性展現電競魂!
MEG PROSPECT 700 『戰神』系列電腦機殼是MSI第一款MEG位階產品,主要針對多工擴充需求高的創意工作者以及重度玩家所設計。隨著INTEL、 AMD新平台,以及NVIDIA RTX 40系列顯示卡的上市,強大效能也讓新一代零組件散熱結構體積大幅增加,對機殼散熱以及安裝空間都有了更嚴苛的要求。首先在台問世的MEG PROSPECT 700R機殼,大大強化空間支援與氣流引導能力,不僅可完整支援新平台各式尺寸的E-ATX 主機板,在散熱表現上更是表現不俗。同時還搭載4.3英吋IPS觸控面板、附加多項獨家功能,大大提高可玩性與方便性,提供您絕然不同的使用體驗。 一觸即發 MEG PROSPECT 700R 配置 4.3 英吋IPS觸控面板,可幫助用戶輕鬆管理和控制整個系統。透過觸控面板,用戶不僅可以控制風扇的燈光效果和轉速,還可以載入各類圖檔,包括 GIF動畫、MP4影片、照片、天氣或時間…等。想再進一步瞭解系統溫度現況,還可以藉由機殼內所配置的溫度感測器得知主機的即時溫度,讓您更精準掌控系統狀態。 MEG PROSPECT 700系列機殼側面採用完全模組化設計,並提供三組側板模組讓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調整。第一個模組主要是提供用戶安裝 E-ATX 主板時,提供足夠的走線空間;第二種是方便玩家整線管理,有利於建造簡潔乾淨的外觀;最後一種則是使用於系統風扇的安裝。 與EK攜手合作 打造最炫主機 為了高階玩家所需,MEG PROSPECT 700系列機殼可支援EK客製化水道板,輕鬆實現高性能水冷建置。其可支援一個 CPU、兩個GPU水冷頭,並且能配置一組D5 幫浦完整套件。同時,機殼上方和前方可以各安裝一組S或P 360mm冷排。搭配EK-Matrix7 標準產品,無需彎管即可建構完整水道迴路,讓DIY玩家更能輕鬆建置客製化水冷散熱機制。 MEG PROSPECT 700系列機殼在結構上進行優化,導入大量氣流,讓散熱更為流暢。其中附帶了四組140mm ARGB 風扇,最多可安裝至十組風扇,其中還可支援最多兩組 360mm 水冷排和三組140mm風扇,讓系統散熱達到極致效果。 MEG PROSPECT 700系列機殼額外配置顯示卡直立支架,可支援到三組插槽,顯卡長度支援可達 400mm,另外,還搭配3mm厚度鋼化玻璃透側,讓玩家大方展示顯示卡。此外,MEG PROSPECT 700R機殼背面還配置了走線通道,方便玩家整線,讓系統看起來更有條不紊、簡潔俐落。
-
「華碩 TUF Gaming A1 SSD外接盒」實測開箱,軍規防護萬無一失!
面對SSD的普及化,容量更大且速度更快的M.2系列早已經是玩家的系統儲存裝置首選,在價位上也是逐步的探底,目前1TB PCIe Gen3 x4的M.2 SSD落在2,500元左右,速度少說也都破2,000 MB/s以上,拿來當隨身用的SSD儲存裝置可以說相當划算,這個時候就需要有能支援的外接盒了。 ASUS其實先前就已推出一款ROG Strix Arion外接盒了,採用USB 3.2 Gen2 Type-C介面與Sim卡針輕鬆開啟的方式頗受玩家好評,這次的新版本則是改由TUF Gaming系列接手,型號為「A1」的可攜式SSD外接盒除了仍採USB 3.2 Gen2介面與Type-C連接外,加入了IP68防水防塵與MIL-STD-810H抗摔堅固性設計,創造了與ROG Strix Arion不同風格的軍規特色,小編也入手了這款版本,就來簡單介紹與開箱實測吧! 第一眼的外觀就是簡潔的紙盒包材設計,黑色調配上慣用的TUF Gaming黃色字體,濃濃的軍規風格,而且正面也特別標上了IP68與810H這兩項特色,至於背面則是除了列出基本規格外,也標示了4項特點,除了正面提到的2項外,還是有支援SATA/NVMe雙介面以及獨特的Q-Latch免螺絲固定等。 TUF Gaming A1 的本體由於定位在軍規等級所以基本上IP68防水防塵與MIL-STD-810H 516.8 Procedure IV – 運輸墜落測試認證當然也都具備,上方除了有跟ROG Strix Arion類似的吊孔/掛鉤式設計外,下方則是有TUF Gaming的凸板圖騰表示,背面也有TUF Gaming的打印字樣以及下方的型號標示”ESD-T1A”,至於四角落有六角螺絲固定,密合度極佳。(防水防塵咩~) 體積尺寸其實與ROG版差不多,但整體感覺更加厚實些,官方資料標示為125.28 x 54.27 x 13.3 mm、重量為142g,握在手上的感覺其實就手心長度,外殼的合金材質倒是質感不錯,搭配上方同樣有設計的吊孔掛鉤也方便玩家攜帶使用。 燈號則是設計在上方,相較於ROG版來說顯然十分不起眼(笑),不過兩款的定位不同,以軍規風格為主的TUF Gaming A1的確重點不是電競風格啊!工作狀態時會亮白燈,閃爍狀態表示讀寫中。 另外,連接埠的位置位於下方,採Type-C介面,為USB 32. Gen 2、10Gbps,除了可使用在Windows環境、也支援Mac OS系統,另外也可用在Chrome OS與Android裝置上作為OTG功能使用。 實際拆裝一下這款A1,記得先取出附贈的六角螺絲工具,接著將被面固定在四角落的六角螺絲鬆開即可取下背面的蓋板,一打開就可以發現有做了特別的凹槽與隔離壓條以防止入塵入水(畢竟有通過IP68認證),背蓋內側也有導熱膠墊設置,內部空間可支援M.2 PCIe 2242/2260/2280與M.2 SATA等版本。 小編直接拿之前小電腦換下來的PCIe NVMe Gen3 x2 的 256GB M.2 SSD來搭配試試,安裝好之後插上就已經可以抓到磁碟了(D 槽),點選一下看內容就可以清楚看到有抓到TUF ESD-T1A了。 簡單的透過CrystalDiskMark來驗證一下讀寫速度,實測後可以看到數據落在951.18/789.12 MB/s,以舊SSD來說也算物盡其用,性能表現也還不錯,雖然沒有到頂,但其實也經接近1000大關,主要是這條SSD還不用錢,如果只是拿來搭配A1作為隨身的資料儲存也十分夠用。 另外也透過TxBench檢視一下,基本上也是落在909/772 MB/s的表現,整體來說還算OK。 那換上最新款的呢?小編也把手上的Samsung 980 Pro這款Gen4 x4的1TB裝上去試試,果然數據就向上提升了,讀寫速度拉高到1054.345/1043.664 MB/s,數據相當比較高但成本就多了些,玩家假使手上沒有舊款替換下來的M.2 SSD可以使用的話,直接入手Gen3 x4的大容量SSD就足以應付了,但會多一筆2,000元左右的預算就是。 如果是家裡使用,當然容量更大的隨身硬碟(2T、4T以上) 或是NAS其實更能儲存大量的資料,但假使要隨身攜帶、便利性之外又兼顧保護性以及高速讀寫的特質,那2.5吋模式的一般隨身硬碟就不是最佳選擇了,更不用說容量更低的USB隨身碟。 而透過TUF Gaming A1的獨特可擴充性,玩家可以自行更換內裝的M.2 SSD,除了可以直接將替換下來或舊有的M.2 SSD拿來使用外,支援雙介面(SATA與PCIe)的M.2設計更是讓玩家多了更大的搭配性,安裝上也相對簡單,拆卸掉背蓋後就能快速安裝,獨特的Q-Lath卡扣輕鬆固定,且相容於多平台作業系統(Windows/Mac/Android),甚至連PS5也能支援,不論是玩家想要拿來當作隨身的工具資料儲存碟、影片備份/追劇大補帖…等等通通沒問題,把M.2 SSD當成硬碟磚來存也OK,反正一支TUF Gaming A1就能隨時讀取、方便的很,絕對是手邊不可或缺的隨身好物之一。 →更多的【PCDIY! External SSD &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& 機械硬碟 /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/ Memory Card 記憶卡 / Card Reader 讀卡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DRAM/記憶體/超頻記憶體模組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SSD/固態硬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HDD / 機械硬碟 / 傳統硬碟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NAS / 網路儲存裝置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Camera / 相機 鏡頭 / 攝影機 / 行車記錄器 / 穿戴式攝影機 / 腳架雲台 / 三軸穩定器 / 攝錄影器材】:
最多人點閱
-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,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,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
-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,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!
- 「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」實測開箱,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!
- 洋垃圾神器,Xeon E5-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!
-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,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
-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,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!
- ASUS ROG STRIX-GTX1080-O8G-GAMING開箱實測,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,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!
-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,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-2670神器級處理器!
-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,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!
- 微星MSI Aegis X-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,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!